登录  注册   鹰潭久久倾力打造最好的鹰潭房产网、鹰潭人才网、鹰潭招聘网!

[鹰潭]关于我市人才工作发展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3-04-09 22:41:06   作者:鹰潭久久信息  来源:鹰潭日报  浏览:   【】【】【

     推动人才兴市向人才强市转变

     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推动鹰潭由人才兴市迈向人才强市,必须实现人才的结构优化。一是层次结构优化,高、中、低端各类人才都要均衡发展,不可偏废;二是专业结构优化,要涵盖经济、管理、理工、文史等各类专业人才,实现多元化和互补优势;三是年龄结构优化,老中青各类人才都要占据一定比例,形成人才梯次。

     由人才兴市迈向人才强市,要实现人才的合理布局。一是区域布局合理,既要有富裕区的人才聚集,也要吸引人才到贫困区域贡献智慧、推动发展,实现各区域人才的共同繁荣;二是行业布局要合理,工业、农业、金融、科技等各个领域都要拥有相应的人才,实现人才百花齐放;三是既要有专业型人才,也要有跨领域、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实现人才百家争鸣。

     由人才兴市迈向人才强市,要实现人才成果的量质齐升。只有转化为成果,才能体现人才的价值。要鼓励多出创新性强、附加值高、对社会贡献大的成果。

  转变人才观念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这就需要打破小人才观念,树立大人才观念。曾有专家指出,为什么我们的社会不能让为人父母者,以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好护士、好厨师、好售货员、好服务员而感到自豪和快乐呢?这不仅值得社会反思,同样值得“伯乐”们反思。尽快把鹰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需要高精尖人才,也需要在不同岗位上做出优异成绩的平凡工作者。“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不是让人人都成为领导者、人人都成为科学家、人人都成为英雄模范,而是量才施用、用人之长,不论其学历、职称、资历、身份如何,只要能够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出不同的作用,作出应有的贡献,都是有用之才。

  加快人才机制体制创新

     要按照“一流人才创造一流业绩,一流业绩获取一流报酬”的原则,将人才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绩效、实际贡献及成果转化产生的效益直接挂钩。建立以知识技能为基础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办法,鼓励人才技术入股、科研成果入股、专利入股,推进人才资本及科研成果有偿转移制度。

     各级组织和领导要牢固树立“人才投资是效益最好的投资”的观念,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用人单位为主体、社会组织为补充的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对人才资源开发投入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各界对人才资源开发进行投资。

  让农村优秀实用人才脱颖而出

     为推动我市快速崛起,需要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农村实用人才。如何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沙里淘”。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辨别人才,让有一技之长的“能人”有舞台,让懂技术的“土专家”、“田秀才”发挥作用。

     “精心雕”。对待人才要像艺术品一样爱护、雕刻。农村实用人才是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大多“单一型”。要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安排专题培训和外出学习活动,并运用网络等手段,加大学习培训力度,促使他们早日成长为“复合型”人才。

     “淬火炼”。农村实用人才直接服务群众,必须素质过硬,有真本事。在自身练好基本功的前提下,还要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让他们到群众中去,增强实战本领。真正炼好“金刚钻”,勇揽“瓷器活”。

  使用创新人才要不拘一格

     人才是创新活动中最活跃、最能动的生产要素,是“创新驱动”的主导力量。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要树立“唯才是举、不拘一格”的观念,突破论资排辈、因循守旧的条条框框,不论年龄资历、不分出身籍贯、不讲身份条件,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使用环境。要营造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形成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构建青年人才成长的机制和环境

     党的十八大报告篇尾单独列篇,重点“着墨”,连续七次提到“青年”一词,为我们进一步做好青年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

     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可以从四个“维度”构建人才成长的政策机制和社会环境:

     加强人才早期职业生涯的资助。针对十八大对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更高目标和要求,我们必须建立覆盖不同青年人才层次和青年人才不同发展阶段的人才资助体系,使我市对青年人才职业生涯的资助做法制度化、常态化、长期化。

     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青年英才。人才成长规律告诉我们,时势造英雄,实践出真知,竞争长才干。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这就是要求我们要以用为本,对青年人才成长多予支持、多给机会、多搭“梯子”、多压担子,让青年人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形成多样化、个性化的青年人才评价机制。十八大报告提出“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这昭示我们要鼓励青年人才评价标准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淡化职务、职称等资历因素在青年人才评价、选拔和资源分配中的作用,杜绝“求稳怕乱”、“求全责备”的评价观念以及简单化评价青年人才投入产出的做法。进一步拓展青年人才的职业发展空间。要使青年人才“人人尽展其才”,就要打造不同的职业发展空间和上升通道,建立合理的岗位流动机制和“能上能下”的岗位竞争机制,有效地保持人才队伍的正常竞争和新陈代谢。